专题网站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专题网站 > 我与南通中专的故事 > 正文

母校育成长,青春驻基层

浏览量:时间:2024-09-29

时光荏苒,岁月如梭,转眼间,我从南通中专毕业已近五年。回首往昔,那个初入校园青春懵懂、对未来充满迷茫的我犹在眼前。凭借着在校五年的学习与历练,我怀揣着母校的希冀与建设家乡的梦想,满怀信心地踏上了人生的新征程。如今,我已在农村基层工作四年多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“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”的殷切寄语。

今年,恰逢母校六十华诞,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,我不禁回忆起在母校的那些日子,也借此机会向母校汇报我走上工作岗位取得的点滴进步。

恩师传道,德才并育

回忆中专的五年,老师的教导与指引如同明灯,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;同学的关怀与帮助则如同暖阳,温暖了我的心田。这些点滴记忆,成为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。

2016年代表学校参加了南通市中等职业学校文明礼仪知识竟赛,获二等奖(右一为本文作者)

在我最低沉迷茫的时候,姚海燕老师时常勉励我“相信自己,长风破浪会有时”“不要害怕尝试”,让我鼓起勇气不断前行、绝不气馁。担任班长期间,班主任老师王佳佳和语文老师邵晓玲经常鼓励我多组织班级活动、积极参与班级建设,引导我在团结同学、服务学校中提升自己。赵绪财和顾洋洋老师知识渊博,时常为我们普及社科知识,讲述人文地理,让我们拓宽见识,深刻明白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的道理……细数在中专遇到的恩师们,他们或在我低谷时帮助我重扬前行的风帆,或在我畏惧不前时给予我试错的胆量,或在我懵懂莽撞时教会我处世生存的技能,他们用行动践行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使命。

2018年参加省职业创新大赛,参加3个项目,获两个二等奖,一个三等奖(前排左一为本文作者)

在校期间获得的部分荣誉

深入基层,挥洒青春

中专毕业后,怀揣着为家乡干事创业的热情与理想,我回到故土参加村干部招聘考试,立志在基层广阔天地挥洒热血。初入农村工作的我,也经常会因为太年轻、对村内人际关系不熟悉、乡里乡亲抹不开面子等等,工作难以推进。书记的带领、同事的帮助总会在关键时刻鼓舞我,让我对农村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。在综治工作中,我深入责任网格内排查隐患、解决矛盾纠纷、宣传法律知识,真正做到“组组到、户户到”,被评为综治工作先进个人;团支部工作青春有活力、团结有温暖,我积极寻求镇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资金支持,为村内3名“事实孤儿”提供学业生活、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帮助,实现了自己以青春之力助推少年成长的小小愿望,村团支部被评为县优秀团支部,我本人也获得如东县优秀团干部的荣誉称号。

农户家门口排水不通,积极安排人员解决排水问题(右一为本文作者)

担任班长的五年里锻炼出的组织能力、沟通能力、创新能力,也让我在基层工作中能够团结干群、大胆创新、实干巧干。申创省级青年学社、市级博爱家园等工作,从申报、设计、落地到投入使用,我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从空间布局、活动组织、文化价值等方方面面,我都与同事和村民代表一次次商讨,仔细研究、精心设计、深入挖掘,想点子、搭台子,精准对接村民需求,补足农村精神文化短板。我还积极创新党建活动形式,围绕教育主题构思活动,鼓励党员提意见、监督村委工作;在党员冬训和主题教育日,我带领老党员、网格员、老干部等观看红色教育电影,参观红色教育基地,不断丰富党员群众文化生活,真正做到党建生活群众满意、群众喜欢。

510思廉日组织村两委及党员代表参观张謇博物馆

工作后所获荣誉

阔别母校五年,老师们曾经的谆谆教导音犹在耳。在母校期间的道德培育、品格养成、能力锻炼让我在踏入基层工作后,能够不忘回乡初心,敢想敢干并取得了一些成绩。未来的工作中,我将继续心怀对母校的感恩,铭记恩师教导,潜心服务基层,为新农村建设挥洒青春汗水。

【作者简介】

周钰潇,男,1999年3月出生,中共党员,自考本科,在职研究生。2019年毕业于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。现任如东县丰利镇团委委员、少工委委员、丰利镇青少年事务工作者、环农村监委会主任、环农村团支部书记。工作期间,曾先后获得南通市优秀共青团员、如东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优秀个人、如东县优秀团干部、如东县优秀志愿者、如东县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、镇先进个人等荣誉和表彰。

分享到:

招生简章

招生视频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