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海之畔,雨后的训练场上,热浪裹挟着口号声扑面而来。一群身着迷彩服的少年挺直脊梁,在暑气蒸腾中挥汗如雨。这是一年一度新生军训现场,更是一场关于意志与成长的无声洗礼。
“报告!14连黄嘉琪请求归队!”
清脆的声音划破沉闷的空气,队列中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骚动——“黄嘉琪回来了!”教官一声“入列”,那个身材瘦弱却目光坚定的女孩迅速站回原位。
来自2563班的黄嘉琪从小体质偏弱。军训首日晚,她便因低血糖险些晕倒。然而,看到同伴们刻苦训练的模样,她在稍有好转后毅然申请重返训练场。第二天清晨,班主任包达老师特意赶到食堂叮嘱她注意身体、量力而行。感受到关怀的黄嘉琪训练得更加认真,每一个动作都力求标准。然而高温再度袭来,她又一次出现不适。被扶到见习区休息时,她接过包老师递来的糖果,脸色稍缓,却仍坚定地说:“包老师,我想回去训练。”
尽管她反复表示“没问题”,包老师还是为她办理了离营单,郑重承诺:“好好休息,把身体调养好,我和同学们等你回来。”而如今,她真的回来了。
休息间隙,三连的张瑞琪仍在反复默念军体拳的动作要领:“双腿成弓步,右手握拳上挡……”她身上的迷彩服早已被汗水浸透,洇出一圈圈白色汗渍。“我不能拖连队后腿”,这个信念推动她一遍遍练习,却始终在某个动作上未能达标。班主任朱高峰老师注意到她的焦虑,拿出手机一边回放教官演示视频,一边耐心分析:“你看,上摆拳时手肘要收紧,贴在胸前……”终于,在反复调整后,张瑞琪顺利通过考核。兴奋的她悄悄转身,朝着朱老师比了一个胜利的手势。
军训不仅是体能的考验,更是心理的淬炼。
“我想回家,我不要军训了。”
这是因内务不合格加练的马同学、不适应简陋住宿的孙同学、觉得饭菜不合口味的王同学们的共同“怨言”……这些声音并未被忽视,班主任邓珏老师在查寝时敏锐捕捉到这些情绪。
她没有讲大道理,而是走到每个学生身边,轻轻拍拍他们的肩膀,用幽默而温暖的话语化解焦虑:“比比你在家时的内务,现在已经很棒啦!”“这里的绿色生态环境,可是五星级酒店都比不了的。”“国家正在提倡瘦身,你们这两荤三素一汤一水果,比我家的减脂餐丰富多啦!”
这些看似轻松的对话,背后是将心比心的理解与陪伴。每一次鼓励,都像一束微光,驱散疲惫,照亮坚持的方向。
这片训练场上,也许没有谁拥有出众的体能或完美的动作,但每一位同学都在用“再坚持一下”的信念,默默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。而班主任们的守护与陪伴,正如海风掠过炽热的操场,虽不能彻底消暑,却足以带来片刻清凉和继续前行的力量。
这场恒心与懈怠的较量,终将成为南通中专2025级新生青春记忆里最珍贵的一页。


(来源:信息工程系 文、图:梅继卿 编辑:施建国 审核:朱建锋)